
大众网记者 智锋 青岛报道七星
作为曾经的新式茶饮标杆,喜茶的门店数量近期出现了明显的收缩趋势。据第三方机构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,截至10月底,喜茶加盟门店数为3977家,而2024年底为4477家,11个月净关店500家。这一变化反映出喜茶在行业竞争加剧、加盟模式受阻以及直营体系收缩等多重压力下的生存状态,这也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。
门店收缩与扩张逻辑的反转
喜茶曾是中式茶饮较早走向全国化的重要品牌之一,在过去十年中,茶饮行业格局发生了快速变化。茶百道、古茗、霸王茶姬、沪上阿姨等新兴品牌纷纷崛起,行业竞争激烈。面对这些后起之秀的高速扩张,以直营体系为主的喜茶在2022年门店数量仍不足500家。为了扩大规模,喜茶在2022年11月启动了大规模加盟计划。根据其2023年披露的数据,全年新增加盟门店超过2300家,使全球门店数量在年底达到3200家。2024年1月,喜茶发布2023年年报时,还将加盟业务的增速作为重点内容之一。
然而,2025年1月,喜茶发布内部全员邮件,宣布当年暂停事业合伙人申请,强调“不参与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,回归用户与品牌”。仅一个月后,市场就观察到喜茶门店收缩的趋势。
与此同时,喜茶的直营体系也进行了调整。公开报道显示,从2024年开始,喜茶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多地的旗舰店陆续从核心商圈迁至次级商圈,多个大店面积缩减,部分城市的直营门店出现集中迁移。
加盟端压力与运营成本七星
在门店规模持续收缩的同时,喜茶加盟端的压力也开始集中显露。2024年下半年起,围绕喜茶经营难度的讨论在社交平台上明显增多,信息虽然零散,却呈现出高度一致的方向:成本高、效率低、损耗大、难盈利。
不少加盟商反映,喜茶以鲜果为主的产品体系在消费者端确实有吸引力,但在经营端却意味着原料损耗率高、库存周转压力大,加上产品制作流程较为复杂,出杯速度偏慢,店内效能无法与同档品牌相比。一些投资者前期投入上百万元,但落地后发现门店实际表现与当初的商业模型存在差距,盈利周期被明显拉长。
单个加盟商的经营风险也被进一步放大,大额投入与经营回报严重不匹配。再加上供应链的不稳定也是加盟商普遍提到的因素。由于原料均为总部统一供应,配送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店面运营。
行业竞争加速重组
喜茶门店规模的变化,发生在新茶饮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。据艾媒咨询数据,2025年以来中国茶饮市场增速已放缓至5%~7%,这与过去动辄20%以上的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。随着增长进入稳定区间,行业竞争重心从“跑马圈地”转向“存量厮杀”。
从资本市场反馈来看,2023—2024年间已有多个茶饮品牌登陆港股,中腰部品牌门店数量快速突破5000家乃至上万家,下沉市场竞争激烈。霸王茶姬在2024年业绩快速增长,古茗、茶百道、沪上阿姨保持高速扩张,多品牌呈现加速分化态势。
从时间线来看,喜茶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从加盟爆发迈入收缩阶段。门店数量的净减少、直营端的战略调整、加盟商的盈利压力以及海外市场的不稳定因素,都成为外界观察喜茶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指标。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